“鮮果”滿路
《FRUiTS》誕生于1997年——正值以原宿風(fēng)格為代表的日本街頭文化的鼎盛時期——它記載了這場世紀末的狂歡,雜志上的年輕人仿佛各色水果般新鮮可人。
“在那之前,什么牌子流行,大家就都穿什么。但是忽然之間,原宿自由了。在那兒,穿二手衣、擅長搭配,把頭發(fā)染得五顏六色的人才算酷。引領(lǐng)潮流的不過十幾二十人,每當他們發(fā)明了什么新穿法,其他人就爭相效仿。于是,潮流先鋒們?yōu)榱吮3峙c眾不同,必須不斷翻出新花樣。”青木先生說,以天馬行空的疊穿、混搭和色彩為特點的原宿風(fēng)格就是這樣形成的。
《FRUiTS》不是一本典型的時尚雜志,它更像一本攝影集。沒有大段文字,每張照片都放到整頁大小,只在底部配有一個小檔案,注明拍攝對象的名字、年齡、職業(yè),當日所穿的服裝品牌和出處,以及平日愛逛的店鋪和街區(qū)。如今被街拍媒體廣泛采用的這種模式就是由青木先生樹立了。
他辦的三本雜志都幾乎沒有廣告,這令它們在形式上更趨藝術(shù)化,具有收藏價值。由月刊內(nèi)容精選匯編而成的日本街拍畫冊《Fresh Fruits》在國外不少藝術(shù)類書店里都能買到。
作為第一個記錄日本街頭時尚的攝影師,青木正一的名字雖不像他的作品那樣廣為流傳。但是,如今世人心目中的“街拍”形式——即在城市背景下,街頭型人直視鏡頭(偶爾也會故意別過頭去望天空)的正面全身照——的確源于《FRUiTS》。所以,許多人都認為“街拍就是日本人發(fā)明的”。
事實卻并非如此。1980年代中期,當時還是日本某計算機公司職員的青木正一去倫敦出差時,當?shù)鼐鸵殉霈F(xiàn)了街拍雜志。正是倫敦蓬勃的街頭時尚促使他購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相機和攝影入門教材。
“1980年代的倫敦給我的感覺是,街上的年輕人看起來都很窮,卻都很喜歡打扮。他們盡管沒錢,還是會去一些二手店淘舊衣,搭配得很有趣。”他回憶道。而相比之下,當時的日本人穿得還很單調(diào)保守,也沒有專門報道街頭時尚的刊物。
“要是能把倫敦人的穿衣方式介紹到日本,或許會帶來改變。而且,我自己也很想永久記錄下這些‘街頭藝術(shù)’。”于是,在1985年,他創(chuàng)立了《STREET》,薄薄一本雜志里都是他親自拍攝的倫敦街頭型人。雜志在日本很快暢銷起來,一期能賣幾萬冊。5年內(nèi),他就完成了從計算機公司職員到兼職攝影師,再到主編的轉(zhuǎn)變,開始雇傭其他攝影師為自己工作。
青木先生至今保存著幾本早期的《STREET》??磻T街拍的人翻開這些雜志,定會眼前一亮。不光是因為30年前的倫敦街頭時尚本身,更特別的是照片的呈現(xiàn)方式。有的很模糊,有的只抓到某個瞬間或局部,即興化的創(chuàng)作別有一番詩意。
幾乎不關(guān)心時尚界動態(tài)的青木先生恐怕不知道這些。如今,他在26年前創(chuàng)辦的《STREET》依然每月出版,由巴黎、紐約、倫敦當?shù)氐臄z影師傳回照片。與許多歐美街拍博客一樣,拍攝對象中有許多是四肢細長的模特。
“我也考慮過做網(wǎng)站。”他坦言,身在雜志業(yè),總是時刻感到來自網(wǎng)絡(luò)的壓力??墒?,你真的很難想象一個連廣告都不屑刊登的雜志社主編會與時俱進地開辦街拍博客。“現(xiàn)在這樣賺不了什么大錢。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至少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青木先生說。
前幾年,他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屢屢感嘆原宿時尚的活力不如從前??扇缃瘢劭慈毡窘?jīng)濟的不景氣讓時尚界越來越蕭條,工作室附近的小店一間間關(guān)閉,他卻淡定地說,原宿街頭雖不像10多年前那般風(fēng)起云涌,年輕人整體的時尚素質(zhì)卻大有進步。“我一直盡量保持著旁觀者和記錄者的身份。”他說。